文章分類Article

生如夏花,死如秋葉——送行者的生命手札

夏花的綻放

 
「生如夏花之絢爛,死如秋葉之靜美。」——泰戈爾《飛鳥集》
 
這句話,是我近年來常常在心裡低聲念著的一句詩。每當我辦完一場告別式,或是獨自站在靈堂前,看著遺照上那熟悉又陌生的微笑,這句話就會自然而然浮現腦中。簡短,卻道盡人生深意。
 
作為一名生命禮儀師,我每天接觸的,正是人們生命的最後一段路。這些年,因為在高師大進修生命教育,我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死亡——它不再只是「結束」,而是一種「完成」,甚至,是一場「教育」。
 
我曾無數次地想,什麼叫「生如夏花」?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些全力以赴生活的人——熱情去愛、去夢、去笑,不為他人目光,只因知道時間有限,所以毫不保留地綻放。
 
 

秋葉的安然

 
而「死如秋葉」,則是我見過許多長輩走時的模樣——安靜、從容、像一片落葉回歸大地。他們早已準備好,不抗拒、不驚擾,那份平靜反而讓人動容。
然而,這樣的美,是需要「學習」而來的。也是我在生命教育中最深的體悟:我們從來沒有好好被教導,如何面對死亡。於是我們害怕談、逃避想,等真正面臨時,才發現自己既沒有心理準備,也無力承接情緒。
 
 

儀式與教育的交會

 
這也是我從事殯葬工作的反思:我們的工作表面上是「辦完一場告別式」,但更深的,其實是「陪人走完這段路」。可惜的是,這個行業有時只強調效率、流程與專業,卻忽略了情感,忽略了教育。
我看過許多華麗的儀式,卻讓人感到空洞;也曾見過極為簡單的告別,但親人之間那句話、那個擁抱,卻讓在場的每個人都紅了眼眶。那樣的時刻,才是生命教育真正發生的地方吧?
 
 

讓故事被聽見

 
這些年,我開始在服務中放入更多「人味」。我會問:「你們想對他說幾句話嗎?」或是陪著家屬寫下一段留給往生者的文字——讓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愛,有機會被聽見。
我也設計有主題的花藝與空間,讓告別式不只是「好看」,更「有故事」可以說。
 
 

同行者的角色

 
我始終相信,殯葬現場可以是最真實的生命教育教室。這裡,人們面對失去、回顧人生、說出感謝,並思考:「我想怎麼被記得?」每一場儀式,都是一次靜靜發生的教育——只
 
不過不是在教室裡,而是在生命與死亡交會的現場。
如果夏花象徵的是我們活著時的熱情,那麼秋葉,就是學會放下與歸根。而我,願成為那個陪伴人們走過這段轉化之路的同行者——在夏花綻放時,給予祝福;在秋葉飄落時,送上理解。
 
願我們都能活得燦爛,走得安然。
讓生命在每個階段,都閃耀它該有的光彩。

 

TOP